城市“长高”后 防火难题待解

时间:2010-11-18

 

此次上海火灾无疑是一个惨痛异常的教训,在城市疯狂“长高”的今天,高层建筑的防火已成极大挑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建筑消防组专家张和平

时代周报:城市“长高”之后,高层建筑的防火显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防火设施、应急方案一般情况怎么样?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张和平:我国现行消防规范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有严格的规定。高层公共建筑一般配备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防排烟系统、疏散指示标志、消防电梯、以及疏散楼梯等设施。和高层公共建筑相比,高层住宅类建筑配备的消防设施较为简单,一般只配备室内消火栓和疏散楼梯,在某些情况下要求住宅的户门为防火门。超高层建筑需要设有避难层,部分超高层建筑还要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设施方面要求较为严格,而对住宅类建筑的消防设施要求稍弱。国外部分住宅内建筑内配备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此外,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也很重要,因为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消防设施性能会发生变化,需要重视。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火灾应急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应急行动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通信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现场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应急方案制定后应定期开展演练,正常情况下应一年开展两次灭火和疏散的演练。如果这些规定得到充分落实,将会显著提高火灾防治和救援的效果。

时代周报:通常超高层每10层有一个避难层,有独立的通风和防火结构,如果建筑不被烧倒,一般能坚持4个小时。这样的楼层我们大多数建筑物当中有吗?现在我们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多大程度上考虑了防火,比如停机坪、水箱等,设计时是否通常会考虑到?

张和平: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且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间隔不宜超过15层;同时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且标准层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我国新建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遵循这些规定设计的。

时代周报:上海这次这种立体性的火灾,在世界上是不是都是一个难题?

张和平:高层建筑因为内部功能和结构复杂,火灾蔓延途径多,又加之建筑高度往往超过现有常规配备消防救援设备的扑救高度,所以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难题。

上海这次火灾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不仅属于高层建筑火灾范畴,又涉及到了建筑外壁面火灾这一目前国内外涉及较少的研究领域。本次火灾有些类似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巴西圣保罗Edifício Grande Avenida 火灾和Joelma大厦火灾。区别在于上海这次发生火灾的建筑外壁面有可燃物,外壁面成为火蔓延的载体,构成了火灾传播至上层和邻近房间的途径。火灾由建筑外壁面开始,又通过建筑壁面上的开口(如玻璃在高温下破碎后的窗口)蔓延至室内,引发室内火,而室内火焰又会通过建筑壁面上的孔洞溢出,反过来促进壁面火的蔓延。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构成了立体燃烧,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这种火灾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罕见。

时代周报:这一难题应当如何解决呢?

张和平: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防火和自救。目前来看,还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提高应对这类火灾的能力。当前我国在高层建筑火灾基础研究及特种防治技术研究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高层(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治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公安部、基金委等部门瞄准国家这一重大需求,近年来及时组织国内消防科研力量,开展了高层建筑火灾防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以下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典型保温材料的火灾特性和烟气毒性;二是火灾沿竖向蔓延机制及控制技术;三是人员疏散及疏导技术;四是先进火灾控制技术与优化集成。这些研究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时代周报:上海这次是否体现了中国最高的消防水平?暴露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张和平:应该说上海消防部门在这次火灾中的反应是很迅速的,上海消防力量的配备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素质都应是国内一流的。根据媒体报道,在救援设备配置方面,他们调用了灭火救援直升机、云梯车以及用于高层火灾扑救的曲臂车,这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先进的装备。但是,由于这次火灾的特殊性和现场条件的限制,仍然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的防火和灭火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