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20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2012年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生态、经营与保护组项目验收会议。22个参会项目均顺利通过了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认定成果17项。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计划处杨振寅副处长、中国林科院储富祥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资环局资环处周桔副处长、以及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等60余人出席了会议。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乃安研究员主持的“森林雷击火发生发展规律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取得了技术组第一名和财务验收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项目验收委员会由技术专家组和财务专家组组成,分别对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财务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验收。技术专家组根据项目组提交的项目任务书和自评价报告等材料,结合现场查定意见,采取听取项目汇报、审核资料、质疑答辩和综合评议等方式,对项目研究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成果的创新性、项目的实施效果以及项目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审,并形成了项目业务验收意见;财务专家组根据项目组提交的项目任务书和财务审计报告等材料以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等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制度,采取听取项目汇报、审核资料、质疑答辩和综合评议等方式,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审,并形成了项目财务验收意见。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是财政部、科技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于“十一五”伊始新设立的中央财政专项,专门用于加强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提高行业发展科技支撑力度。林业是我国首批试点的10个行业部门之一,专项项目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申报。
“森林雷击火发生发展规律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项目于2007年立项,是我校主持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唯一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共同承担,致力于发展我国雷击火多发林区的雷电探测与定位技术,建立雷击火危险性预测和火险等级预报方法,开发基于GIS和RS的雷击火监测预报技术,为林区雷击火的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基础。通过近四年的攻关,项目组自主研制了宽频带雷电辐射波形探测系统、基于高时间精度GPS同步的雷电辐射脉冲定位系统、雷电引燃森林可燃物模拟实验台等仪器装备,发展出地闪的探测定位与特征提取技术,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典型林区雷击火的危险性预测方法与技术指标,成功开发了雷击火监测和危险性预报软件系统,并依托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建立了试验和示范基地。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开发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击火综合监测预报系统可面向我国各级林业部门和主要林区形成系统推广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提供的数据将有力支持我国林火防治的决策和管理,具有巨大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